隨台灣社會進入高齡化與勞動人力的需求增加、人口結構改變,印尼、越南、泰國、菲律賓等東南亞籍人士,因為工作、結婚或移民等不同原因而來到台灣。根據國發會與移民署 2023 年最新數據,目前台灣的東南亞籍人口,包括產業移工、社福移工、婚姻移民與留學生,總人口達到 102 萬人。意味著,平均每 24 名生活在這片土地的「台灣人」就有 1 位來自東南亞。[1]
對他們來說,抵達台灣才是挑戰的開始
面對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生活,光是語言不通,就可能吃上各種悶虧。移工遇到糟糕的老闆或仲介也不算新鮮事,但現在他們甚至成為詐騙集團所虎視眈眈的待宰羔羊。
移民工是台灣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之一,除了可能面臨語言障礙、文化差異和法律不熟悉等問題,使得他們更容易成為被詐騙的目標。而事發後,也可能因種種溝通上的障礙,導致難以即時向外尋求幫助,使移民工的詐騙案件更加猖獗。
連「我被騙了」都不知,如何自救?
根據勞動力發展署 1955 專線資料[2]指出,2023 年曾發生詐騙集團以公家機關身分打電話或用 LINE 誘騙移工加入冒名的 LINE 帳號,詐騙他們轉帳匯款;過去也曾有菲律賓籍移工因為聽信詐騙集團假扮的仲介所言,差點淪為詐騙集團人頭帳戶,成為跨國洗錢的共犯之一。
以上這些詐騙案例層出不窮,不僅損害移工、新住民自身的權益,也連帶對他們的家庭和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。更糟糕的是,語言溝通的屏障,許多詐騙事件往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被發現,使得受害者的損失和一切的追討過程變得非常繁複且高難度。
對流落異鄉的他們而言,最困難是信任台灣政府?
目前針對這 102 萬移民工的受詐騙狀況,我們暸解的少之又少,其因政府尚未進行相關的研究統計。台灣習慣採取的民意調查方法,包括市話民調、手機民調、會員庫民調、簡訊民調等,不能夠複製應用於突破由不同語言、不同海內外門號且擁有多樣社群軟體使用習慣所組成的移民工群體。以致我們對於這些弱勢族群遭受詐騙的情境理解非常有限。
可能難以想像,許多移民工一踏足台灣這片土地時,就可能從簡訊或網站上收到所謂「台灣政府單位的指示」。若這時沒有老闆跟同僚適時給予提醒,恐怕就得在台灣繳交第一堂防詐騙課程的學費。 然,隨著這群移民工在台工作數年準備返國,身邊可能會冒出一些來路不明的「回收者」,期望以低廉的價格買下返國移民工的個人身份訊息與通訊資料,包含他的帳戶存摺或行動電話號碼。
你可能會好奇,這些資料要被用在哪?答案不言而喻,自然是用於詐騙。
如果是你,該賣嗎?或許……還是會賣的。畢竟來台勤奮數年的工作,就是為家裡掙更多的錢。
最後,感到無力的是,無論詐騙事件最終結果如何,這些曾經對台灣抱有各種美好憧憬的新移民、移工,都不輕易再信任台灣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。